幼小銜接常見問題:孩子上小學有哪些「不適應」?
「媽媽,小孩今天上課一直走來走去,水壺也忘在教室喔……」身為小一新生家長的你,看到這席話,是不是特別有共鳴呢?這是新鮮人家長最常接到的訊息了!
面對上小學的轉變,孩子往往有許多挑戰要克服!何翩翩老師在《一起SeeMi》節目中分享到,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,最大的適應困難,就是來自於環境與學習模式的巨大轉變。
以前,幼兒園充滿了探索與自由,而小學則有更嚴謹的作息與規範。孩子需要從原本隨心所欲的遊戲,轉變為長時間坐著學習,這對專注力與自理能力都是一大考驗。
除了行為上的不適應,心理層面的挑戰也不容忽視!孩子可能會出現學習焦慮或學習抗拒的情緒。
【情緒精靈測驗】解讀孩子的情緒特質,看見發展潛能⬇⬇⬇
點我立即前往測驗何翩翩老師點出,這段過渡期,許多孩子會面臨「是不想學,還是還沒準備好?」的困境,當他們面對陌生的課本、陌生的老師與同學,原本對學習的好奇心,可能會轉變為不安與退縮。這段時間,若沒有適當的引導,親子關係也可能因壓力而緊繃。
幼小銜接繪本推薦:用故事緩解開學焦慮
當孩子對未知的環境感到恐懼時,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幫助他們「預先熟悉」。
而充滿故事情節的繪本,正是最佳的心理預備工具!
許多幼小銜接繪本會以孩子的視角,描寫主角面對新學校的緊張與期待,幫助孩子提前預習開學情境、預先建立心理準備。
這些故事能讓孩子產生共鳴,感受到「原來大家都一樣」,進而緩解自身對新環境的焦慮。
像是在SeeMi中,便有許多專為此設計的優質繪本與動態影音!例如:《陶樂蒂的開學日》,就是用可愛的繪本結合生動的影音,帶孩子走進開學第一天會遇到的情境,在無形中建立對小學生活的想像與期待。
幼小銜接家長怎麼做?打造「正向學習」的關鍵
在幼小銜接這段旅程中,家長的心態與角色扮演,是影響孩子能否順利轉銜的關鍵!
何翩翩老師強調,家長不該急著讓孩子「適應體制」,而應該先準備好自己、既而成為孩子最穩固的後盾:
心理預備與穩定情緒
何翩翩老師指出,家長自身的心理預備與穩定情緒,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。建議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一時不適應就感到挫敗,而是將這段過程視為親子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機會。
創造正向經驗、鼓勵分享
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分享在學校的點滴,不論好壞都給予肯定。當孩子回家說「我不想去上學」時,先不要急著說教,而是溫柔地傾聽,幫助他表達內心的情緒,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。
用生活情境燃學習動機
何翩翩老師在牧村親子共學教室中,便是融合蒙特梭利理念與實際教養經驗,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在生活中探索學習。
她建議,家長可以用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孩子學習,例如,在逛超市時,可以引導孩子唸出商品名稱、進而練習拼音和口語表達;在玩積木時,就可以數數看、疊疊看,練習數字與空間概念。
當親子共學與生活結合,孩子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,更能保有學習的樂趣與動機。
3C 是幼小銜接阻力?善用科技培養「專注力」
許多家長可能會對於孩子使用3C產品感到焦慮,深怕他們沉迷其中,影響學習與專注力。
然而,何翩翩老師指出,在幼小銜接這個關鍵期,3C工具不見得是阻力,只要善加利用,反而能成為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的「神隊友」。
而神隊友的關鍵,就在於「內容篩選」。透過優質的動態影音與數位內容,孩子能更輕鬆地吸收知識,也能在使用中練習自我管理、專注力與表達能力...等。
3C育兒影響大?專家解析父母必學的數位教養心法⬇⬇⬇
點我看延伸閱讀像是SeeMi的《芒狗狗ㄅㄆㄇ開心學注音串燒》、《大口袋ㄅㄆㄇ第一階》...等系列,這些內容將生硬的注音教學融入有趣的故事與歌曲,孩子在觀看的過程中,就能在無形中學會注音符號,真正達到「玩著玩著就學會」。
此外,優質動態影音的視覺與聽覺刺激,也能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培養他們專注於特定內容的能力,為未來更長的課堂時間做準備。當家長不再將3C視為洪水猛獸,而是正向的輔助工具,便能為孩子開啟更廣闊的學習世界。
給家長最溫柔的陪伴:一起走過幼小銜接的旅程
幼小銜接,不僅是孩子學習的開始,也是親子關係的重新連結。
如同上面提到的,何翩翩老師鼓勵所有家長,不用急著讓孩子「適應體制」,而是要一起創造一個正向的開始。
透過溫柔的陪伴,讓孩子知道即使有壓力,家永遠是他們最溫暖的避風港。當家長不再焦慮,孩子才能自在地探索與成長。
想讓孩子從此愛上學習?不妨和孩子一起來使用SeeMi,透過熟悉的故事情境、可愛的角色與觀後互動任務,讓孩子學會用故事理解世界,也慢慢學會為學習找出自己的節奏。
本文部分內容摘錄自《一起SeeMi S2 EP.05|幼小銜接怎麼做?給孩子也給家長的心理預備課 ft.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何翩翩》,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