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心理測驗全方位指南:評估量表、測驗種類及性格分析一次看

本篇文章將介紹兒童心理測驗的各種形式、適合的年齡段及其應用範圍,幫助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孩子,並找到適合的成長輔助工具。無論是增強情緒管理能力,還是培養社會適應力,這些測驗都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。

兒童心理測驗全方位指南:評估量表、測驗種類及性格分析一次看

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各種挑戰與壓力,從學業、社交到家庭環境,無一不對其心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。因此,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、情緒反應以及行為特徵,成為家長、教育者和專業心理人士的重要課題。

兒童心理測驗是什麼?為什麼孩子需要心理測驗?

「兒童心理測驗」是特別針對兒童設計、測量心理特性的一種科學分析工具,能夠幫助醫師、心理師、師長或孩子本身更了解身心發展狀況,也能針對性格、人格甚至天賦潛能做深入探索。

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心理測驗?根據美國心理學會,臨床上,「兒童心理測驗」是兒童心理評估、心理衡鑑(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of children)方法的一環,透過質化及量化的統計分析來幫助專家全面評估兒童的情緒、思維和行為模式,以利更深入的診斷。但即便不是醫療所需,在專業人員協助下,家長也可以替孩子做心理測驗及性格發展評估,來制定出適合孩子的教育與學習計畫喔!

兒童心理測驗幾歲適合做?

兒童心理測驗適合做的年齡,須看測驗的種類與目的而定。根據《兒童及青少年人格與行為臨床評估》一書,通常在3歲以後,才能進行較具結構性的心理測驗,而3歲前多半會透過從旁觀察的方式來替幼兒進行發展能力評估。以下是不同歲數兒童適合做的心理測驗類型:

  • 嬰幼兒(0~3歲):針對年幼的兒童,通常採用觀察、發展量表來進行測驗。例如:用於評估認知、運動和語言發展能力的「貝萊幼兒發展量表(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)」。
  • 學齡前兒童(3~5歲):滿3歲的孩童可以進行較具結構性的測驗,例如「:魏氏幼兒智力量表(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, WPPSI)」,能用於評估2歲6個月~7歲7個月兒童的認知能力。
  • 學齡兒童(6~12歲):根據《牛津兒童心理評估手冊》6~12歲兒童可以進行認知、學業、行為和情緒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評量。像是同樣屬於魏氏系列、針對學齡兒童的「魏氏兒童智力量表(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, WISC)」。

適合小朋友的心理測驗:推薦 4 個適合小朋友的心理評估量表

現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面臨的挑戰與壓力越來越多,因此,透過合適的心理測驗來協助兒童認識自己、進而建立情緒管理能力,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。接下來,我們帶你看看幾種既有趣又能快速檢視孩子身心狀態的測驗工具,為他們的心理健康打好基礎。

SEL(社會情緒學習)心理測驗

SEL(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)又稱社會情緒學習,是一種情緒教育方法,由美國「課業、社交與情緒學習組織」(CASEL)所提出。SEL的內涵包括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緒、處理壓力、培養同理心與社交能力等。

親子學推出的兒童專屬閱聽平台「SeeMi」,與專業的心理師團隊合作,設計出SEL兒童心理測驗,孩子在收看完情緒相關的教育影音後,可以與心理師團隊獨創的深度思考問答互動、練習多維度的非認知能力,能藉由測驗本身來強化社會情緒學習的效果。

非認知能力是什麼?SEL怎麼學?

兒童九型人格測驗

九型人格測驗(Enneagram)是一種人格分類系統,透過測驗將人分為9大種類,每一種性格都具備獨特的思維、行為模式及心理動機。加州心理測驗公司Truity指出,九型人格測驗中還可將人格分為情緒型、思維型、以及感官型等3大類,不同類型的孩子會藉由自己先天較強的特質去認識世界。

Blob Tree心理測驗

Blob Tree心理測驗」是在英國情緒管理課程中普遍使用的教材,由英國的心理學家及插畫家共同設計,藉由視覺圖像來協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、探索內在感受。

Blob Tree測驗通常會給受試者一棵樹的畫面,上面有多個稱為「Blob」的人物,全都沒有明確的性別、年齡,這些人出現在樹上不同的位置,姿勢也不相同。測驗時,受試者需要選出一個最能代表自己當前情緒或狀態的Blob,並在專業人員引導下,促進自我覺察和情緒表達,來幫助評估情緒狀態。

畫樹心理測驗

畫樹心理測驗」也稱為「屋樹人」或「房樹人」,全名為「屋樹人繪圖測驗(Tree-House-Person Projective Drawing,D-HTP),通常會讓孩子在紙上自由地畫出一棵樹、一個人、和一間房子,並根據這3個物件的位置、大小、相對關係,來分析孩子的心理狀態、情緒表達和人格特質。

通常,房子代表著家庭環境,樹則象徵個人的內在世界,而人會反映出自我形象與人際關係。專業人員可以透過對繪畫元素的觀察進行分析,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。

SeeMi 情緒精靈測驗實測

在SeeMi平台上,有提供5大影片分類,包括情緒超能力、語言超能力、生活超能力、知識超能力、故事超能力。其中包含「社會情緒能力檢測」,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獨特的性格氣質,且透過「社會情緒五力圖」,追蹤孩子在自我覺察、自我管理、社會覺察、人際關係、責任承擔等5大面向上的學習成效。

社會情緒五力圖

社會情緒五力圖

點這裡,立即測孩子的社會情緒學習力!

兒童心理衡鑑是什麼?和心理測驗有何不同?

「兒童心理測驗」是一個相對廣泛的說法,泛指對兒童進行的一些基本心理測量與評估,若要更細緻、更深入地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態或診斷需求,採用「兒童心理衡鑑」(Child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)或「兒童心理鑑定」會是更專業的作法。

兒童心理衡鑑是針對兒童認知、情緒、行為與社交能力的全面性評估,運用專業的心理學方法或工具,來取得更具可靠性、準確度的結果。通常,當兒童出現特殊的學習需求(如:學習障礙、資優),或是診斷出特定的情緒與行為障礙(如: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、過動症等)時,就可能會需要做心理衡鑑,來輔助後續的治療或輔導計畫。另外,當學校或家庭有研究需求時,也可能會做相關的衡鑑。

耶魯大學醫學資料庫指出,兒童心理衡鑑的過程非常複雜,必要時需透過多種方法來搜集所需資訊,包括:訪談、觀察、標準化的心理測驗、問卷調查等,藉此來辨別出兒童性格中的優勢、以及需要加強的部分。

而心理測驗算是兒童心理衡鑑當中的一部分,通常會使用標準化、客觀定量的工具或問卷,來評估特定的心理屬性或是能力。不論是量化的兒童心理測驗,還是其他質化的觀察評估方法,都能幫助專家獲得更完整、全面的心理衡鑑結果。

美國心理學會特別提醒,任何的兒童心理測驗或衡鑑,都應由具專業認證的人員、在經全面評估的環境中進行,以利孩子的整體身心狀態,測驗結果也才有參考價值。

兒童心理測驗、兒童心理衡鑑差別比較
項目 兒童心理測驗 兒童心理衡鑑
英文 psychological testing of children Clinical Assessment of children
目的 測量、量化某項心理或行為特質,通常用於診斷或追蹤特定指標的變化,為心理衡鑑方法的一種 了解孩子更全面的心理狀況,提供臨床建議或診斷指導,並制定具體干預方案
工具 標準化測驗,如:智力測驗、行為量表 包括測驗、行為觀察、背景資料收集、專家訪談等多元方法
應用範圍 通常著重於特定心理特質的測量,如學習能力、情緒穩定性、行為問題 涵蓋認知、情緒、行為、家庭和社交功能等多方面的綜合性評估
施測者 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、學校輔導員等具備測驗資格人員 心理學專業人員(如:臨床心理師)進行綜合評估
示例 智力量表、焦慮量表、憂鬱量表 綜合評估報告,包含學校和家庭情境下的觀察紀錄、測驗分數、專家建議
資料來源:耶魯大學美國心理學會
表格整理:親子學SeeMi

家長如何透過兒童心理測驗幫助孩子發展?

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的親子教養手冊建議,家長可以透過兒童心理測驗或其他類似的專業評估,來更了解自己的孩子、同時藉由以下方式來幫助孩子的人格發展:

  1. 及早發現潛在問題:兒童心理測驗能夠幫助及早發現孩子的發展遲緩狀況,評估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、心理健康問題或情緒障礙的前兆,及時透過醫療協助孩子成長。
  2. 辨識孩子的優勢、弱勢:兒童心理測驗能讓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認知能力、情緒狀態和行為模式,及早辨別孩子的天賦與優勢,或是加強需要額外輔助學習的領域。
  3. 制定個人化的學習計畫:透過心理測驗的評估結果,制定出符合孩子個人特質的學習方式、教育方針,滿足孩子個人需求,以讓學業表現、社會參與度都更高。
  4. 促進情緒與行為管理:透過了解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傾向,家長也可以適時調整家庭中的教育技巧,以促進兒童情緒調節、引導孩子產生更多正向行為。

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?

根據美國梅約醫療體系默克藥廠手冊,以下是最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:

  •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:與同齡孩子相比,患有ADHD的兒童比較難集中注意力、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,也可能在平日表現時過度活躍,可能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人際互動。
  • 行為障礙:行為障礙指的像對立反抗症(ODD)、行為規範障礙(CD)等情況,常見的行為包括反抗權威、不服從師長的教導,甚至展現出敵對的態度。
  • 自閉症障礙類群(ASD):自閉症屬於神經性的疾病,通常在3歲前就會出現徵象,嚴重程度因人而異。自閉症的孩子在與他人交談、互動時明顯會出現困難,影響到溝通與表達,有些孩子甚至會有不斷重複的特定行為。
  • 學習障礙:學習障礙指的是孩子的智力正常,但在閱讀、書寫、算術等特定學習科目方面遇到困難,影響學習進度,常見的障礙包括:失讀症、書寫障礙、數學障礙等。
  • 飲食障礙:包括厭食症、暴食症和暴飲暴食症,涉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對體重或外形的過度關注。 (hopkinsmedicine.org)
  • 焦慮症:兒童焦慮症在臨床診斷上,表現包括社交焦慮、廣泛性焦慮、強迫症等,通常是因兒童承受難以控制的過度恐懼、擔憂所引發。
  • 憂鬱症:患有憂鬱症的兒童,可能會持續表現出悲傷、易怒,對曾經感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趣。

在家長協助孩子健康成長的路上,適度導入專業人員所設計的心理測驗或工具,能夠幫助家長更了解孩子的性格與心理健康,同時培養全面的人格發展。

攜手專業臨床心理師團隊合作設計、針對孩子需求打造的「SeeMi」兒童閱聽平台,根據SEL社會情緒學習理論及兒童心理測驗,幫助孩子更健康、安心成長⬇⬇⬇

點這裡立即了解更多!
SeeMi當中含有社會情緒力測驗,還有互動影音。

SeeMi當中含有社會情緒力測驗,還有互動影音。